姬姓来源于哪里

请先 登录 后评论

1 个回答

刘老三
擅长:互联网

姬姓是中国汉族上古八大姓之一,在《百家姓》中排名第297位。周朝的国姓,同时是中国春秋战国时期的吴国、鲁国、燕国、卫国、晋国、郑国、魏国、韩国等诸侯国国君的姓。

《国语·晋语》载:昔少典,取于有蟜氏,生黄帝,黄帝以姬水成,成而异德,故黄帝为姬。《史记·三代世表》记载:尧立后稷以为大农,姓之曰姬氏。后稷承继姬姓,是周朝的始祖,周初周武王大封诸侯时,姬姓国有53个。

这些姬姓国的后代多以国名、封邑名、祖父名、号为姓氏[1]。现今姬姓人口不多,只有大约五十多万,仅占全国人口总数的千分之三。它在中国大陆和台湾都没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。

来源

1丶源自黄帝

根据《史记·五帝本纪》的记载可知,黄帝本身就是姬姓,最初人们本来是没有姓氏的,之后逐渐发展出以居住地为姓,而当时黄帝正好就居住在姬水,所以黄帝的子孙也就继承了姬姓,一共有二十五个儿子,其中有十四个儿子都继承了姬姓,并且在周初的时候,几乎遍地都是姬姓族人,姬姓诸侯国就有53个,毕竟百家姓中的82%的姓氏都源自姬姓,可以说是中华民族的最初起源姓氏。

2丶源自改姓

因避祸改姓:虽然中华民族都是炎黄子孙,但是黄帝的二十五个儿子中也分化出了很多的姓氏,其中就出现了一些因为避祸而从其他姓氏更改为姬姓的族人,比如宗姓,在金国时期,就有宗端修为了避开睿宗皇帝的名讳而改为姬姓。还有雍翼也曾经为了避开金国皇帝完颜雍的名讳,而改为了姬姓。

少数民族改姓:与赵姓起源和来历一样,姬姓中也有大批的少数民族改姓而来的族人,比如白族、满族以及蒙古族等,最典型的就是白族中的姬姓大多是由“鸡氏族”谐音改姓而来,在《中国古今姓氏大辞典》中就记载了,当时清朝时期登记的时候就有白族祖公的小名叫做“香鸡”,最终记载为姬姓。

3丶源自恢复姓氏

当然姬姓中也有不少源自改姓后又恢复的,比如汉平帝在位时期,姬相如就因为继承了“褒鲁节侯”的爵位,为了祭祀周公于是改为公孙氏,后来又重新改为姬姓。还有南北朝时期周弘正就为了避讳皇名改为姬姓,而周姓本身就是姬姓氏族分化来的,这在周姓起源和来历中就提到过。

郡望堂号

郡望

姬姓的郡望在南阳郡(今河南南阳)、太原郡(今山西太原)。

堂号

寿丘堂:因为黄帝是姬姓的始祖,而黄帝又是生于寿丘,所以有这个堂号。

赤舄堂:歌颂周公旦的诗叫《赤舄》,所以姬姓又叫做“赤舄堂”。

政权

朝代

周朝:西周,建都镐京(宗周);东周,建都雒邑(成周)

诸侯国

周朝(括弧内为首任君主)

周太王系:吴国(吴太伯)、虞国(仲雍)

季历系:东虢国(虢仲)、西虢国(虢叔)

周文王系:管国(管叔鲜)、蔡国(蔡叔度)、霍国(霍叔处)、郕国(郕叔武)、卫国(卫康叔)、毛国(毛叔郑)、聃国(聃季载)、郜国(郜子)、雍国(雍子)、曹国(曹叔振铎)、滕国(错叔绣)、毕国(毕公高)、原国(原公)、酆国(酆侯)、郇国(郇侯)

周武王系:邘国(邘叔)、唐叔虞唐国(晋国)、应国(应侯)、韩国(韩侯)

周公旦系:鲁国(伯禽)、周国(君陈)、凡国(凡伯)、蒋国(蒋伯龄)、邢国(邢朋叔)、茅国(茅侯)、滑国(滑伯)、(胙国)、(祭国)

召公奭系:燕国(燕侯克,战国燕国)、召国(次子)

毕公高系:楷国(楷伯)、毕国(毕仲)

唐叔虞系:晋国、贾国(公明)

其他系:单国(周成王之子单公)、芮国(芮公)、杨国(周宣王子长父)、郑国(周厉王子友)、甘国(周惠王子叔带)、王叔国(周僖王子虎)、刘国(周顷王子王季子)、西周国(周贞定王子揭)、东周国(西周威公少子根)、随国、曾国、耿国、焦国、荣国、甘国、樊国、詹国、巩国、祝国、中山国、密国、胡国、共国、戴国、息国(鄎国)、沈国、道国、北虢国、郇国、枞国、郄国、厉国、狄国、贝国、盛国、项国、顿国、彤国、岑国、巴子国、养国、汝州国、鼓国、南虢国、隙国

汉代

卫公国

请先 登录 后评论